「我們不過是一群胡鬧的孩子」——北京大學「一塌糊塗」BBS小史

「我們不過是一群胡鬧的孩子」——北京大學「一塌糊塗」BBS小史

文/Christina

「去機房上BBS幾乎和去食堂吃飯同等重要,只是我們享受的是精神食糧罷了。」 ——北大社會學系2001級本科生陳瑞

什麼是BBS?根據維基百科的條目,Bulletin Board System,簡稱BBS —— 電子佈告欄系統,是一種網絡系統,目前網絡論壇的前身,它能提供佈告欄、軟件分享、在討論區與其他用戶對話和互動的功能。高校總是走在時代的最前端,當BBS在20世紀末方進入中國時,各大高校便設立了各自的BBS論壇,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弄潮兒。

「一塌糊塗」BBS(ytht.com)創建於1999年9月,最初是由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lepton為慶祝北大研究生宿舍通網,而針對校內同學建立的小型BBS,站名是「一、塔、湖、圖」的諧音,代指北大的著名地點博雅塔、未名湖與北大圖書館。五年間,「一塌糊塗」從日常一、二百人的流量發展到註冊網友超過30萬、擁有700多個討論區、最高21,309人同時在線的BBS,成為一個對中國社會影響力不容小覷的網絡論壇。創站人lepton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他從未預想過「一塌糊塗」會成為教育網內平均在線人數最多的BBS。「我買了一個160M內存的機器,就覺得可以做糊塗永久的服務器了。」他回憶道。

ytht1.png
(「一塌糊塗」BBS登陸界面

「一塌糊塗」BBS的一大特點,也是它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知識型用戶的原因之一,便是其自由民主的討論氛圍。一方面站務管理寬鬆而民主,網友可以選舉站務組、版務和仲裁組,除此之外還擁有舉報、投訴、彈劾等權利。另一方面這種兼容並包的環境,讓各種不同的觀點在此碰撞,慢慢培育出了豐富的版面,如「公民生活」、「反謠言中心」、「台海觀察」等;論壇包容的文化也催生「人之初」(討論性相關話題)、「酷兒」(討論性少數群體相關話題)等版面的出現。

其中最具代表性、訪問量最高的版面是「三角地」(Triangle)。這個名稱來源於北大校園中心一個形似三角形的信息欄區域,因為學生活動集中而聞名。這個曾被視為「北大學生生活核心」與「北大的象徵」的小小地帶,在2007年被校方拆除。而在當年的BBS上,許多網友在「三角地」版面對中國當下的社會議題進行討論,使其成為一窺中國當代社會心態的窗口,許多媒體也會在「三角地」了解最新的社會事件再加以調查報導。網友在此討論過的議題包括香港23條立法、孫志剛案、SARS、谷歌被禁等事件。1991-2002年在北大就讀的前中國政法大學教師滕彪對此曾在文章《為什麼要捍衛「一塌糊塗」》中寫道,「『公民生活』和『三角地』是我了解社會的窗口,那些在當前的新聞體制下報導不出來的事件才真正反映了中國人的生存現實,反映了思想觀念和社會發展的新動向。這些信息是我拒絕謊言政治、維持正常心智的一個重要媒介。」

關於「一塌糊塗」的政治討論,也有人有不同的聲音。有網友認為,所謂民主或自由主義的嘗試,是「完全被強加的帽子」,是容易惹禍上身的「讚譽」。雖然它因為「三角地」而出名,但也有許多不熱衷政治話題,尋求旅行、小說、情感交流的人。在那個大環境下,政治的聲音被放大,使論壇承擔了過多的風險。

對於很多網友,無論來自北大校內還是校外,「一塌糊塗」BBS都是一段難忘的記憶。站上活躍網友arm曾用過一個簽名檔:自從有了一塌糊塗,北大同學的生活就煥然一新了。北大法學院賀衛方教授也回憶,他經常在糊塗上和同學網友交流討論,常常持續到深夜。他的碩士博士生還專門開了一個封閉討論區「法律的魅力」,學生教授一起交流讀書心得,討論學術。滕彪也認為,「一塌糊塗」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上去看看有什麼新文章和新熱點,總感覺少了什麼。很多網友都有這種感覺。」與此同時,各大高校的BBS論壇也雨後春筍般冒起興盛,其中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南京大學的「小百合」與北大的「一塌糊塗」,在坊間被認為呈現出了高校BBS的三足鼎立之勢。

除了為線上的觀點激戰交鋒提供平台之外,「一塌糊塗」甚至跨出螢幕,延伸到了線下。其中一個代表性事件是邱慶楓遇害案。2000年5月20日,北大一年級女學生邱慶楓在夜晚從燕園獨自返回昌平宿舍的路上遭強姦未遂並殺害。此事件引起極大的憤怒和抗議,學生們在BBS上紀念逝者並聲討校方,指責昌平校區的安全問題並要求校方負責,同時在這個網絡平台上召集線下悼念活動。據報道,5月23日晚,近兩千名學生在三角地集會,每人手持一根蠟燭進行悼念,並對學校的壓制表示抗議。

此外,當時為北大研究生的郭玉閃,亦曾通過「一塌糊塗」和幾個朋友一起在北大靜園草坪上辦了一個「草坪沙龍」,每次邀請學者主講,參與者越來越多。不過沙龍沒開始多久就受到了校方的阻攔,除了發起者被談話之外,每次沙龍開始前半個小時,校方就會安排校工打開草坪的水龍頭。

ytht2.png
網友在「一塌糊塗」個人頁面的截圖

影響力的迅速增長同時也給「一塌糊塗」帶來了許多危機。2003年4、5月有關SARS與孫志剛案的討論十分熱烈,活躍發言者正是上書人大請求審查《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的北大三博士:許志永、滕彪和俞江。同年5月4日,「三角地」與「公民生活」被要求只讀整頓。同時在站內設立觀察員職務,他們有著直接刪除敏感文章的權利。6月至7月,「東方之珠」(香港版面)被要求只讀整頓。2004年9月13日,「一塌糊塗」BBS被關站,據悉是因「散佈政治謠言」的罪狀。那天,「一塌糊塗」離它五週歲的生日只有4天。「『一塌糊塗』被糊裡糊塗地關了,30萬人的家園被糊裡糊塗地踐踏了。」滕彪說道

後來有一些網友自發在維基百科上整理了「一塌糊塗」的條目,有一個編輯在討論區引用王小波的句子感嘆道,「我們不過是一群孩子,趁著大人不在家時胡鬧,自以為得意。大人回來了就把我們統統收拾一頓。」

關站事件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其中賀衛方教授在三天後發表了《就「一塌糊塗」網站關站事致北大校長書》,請求學校發聲據理力爭,但不久就被封殺。9月19日,滕彪、俞江和許志永三人聯名發表了《網友致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的公開呼籲信》,並公開徵集網友簽名;同時發表的還有《關於責令關閉一塌糊塗BBS站的法律分析意見書》,但終未能成功。

也是在發表公開信的當天,仍有不少網友堅持出席了在北大靜園草坪舉行的五週年版聚。這天,草坪上的水龍頭全部被打開。

不久之後,各大BBS論壇接連取消與「一塌糊塗」的連結,刪除所有有關的帖子,並將「一塌糊塗」、「ytht」、「糊塗」等設為敏感詞。百度搜索引擎甚至也屏蔽了相關的關鍵詞搜索,這個成語就這樣從中國的互聯網上憑空消失了。再後來,高校BBS接連被整頓,相繼對外關閉,轉為校內型網絡論壇。同時2005年推行BBS實名制,有人認為這是「一塌糊塗」關站的後續決定,但原「一塌糊塗」BBS站務斷橋表示,早在2003年,北京市新聞辦已經多次向他們提出推行實名制的要求,而一塌糊塗的管理層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去執行實名制規定。他認為官方推行實名制的原因是為了方便追查和打擊處理,而之所以挑高校入手是因為大學生管理成本大且反抗力度小。

ytht3.png
高校BBS接連被整頓![image.png](https://i.typlog.com/mediachina/8412123406_644838.png)

滕彪曾在《為什麼要捍衛「一塌糊塗」》一文中寫道,捍衛它就是在捍衛言論自由。「嚴格地說,不是捍衛,而是爭取,因為言論自由並沒有成為我們日常實踐的組成部分。」他認為「一塌糊塗」的開放、包容和理性是中國言論制度轉型的一個希望。

自從生活不再一塌糊塗,至今已過去了近十六年。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