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开山记者黄远生:为新闻理想殉身

民国开山记者黄远生:为新闻理想殉身

文/田山佳惠

1915年圣诞夜傍晚,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发生了一起枪击暗杀事件,被刺男子当即死亡。不久,美国各报登载新闻,表明该男子就是当时的“报界奇才”黄远生。此后人们对凶手的身份众说纷坛,直至1985年真相才水落石出。民初新闻业巨擘,在中国近代史上错综复杂的转变时期横死海外,这是否和当时风云诡谲的政治环境有关?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他是如何走上记者生涯的?又在这个行业里见证了什么?

身份抉择:自弃功名 投身报业

不同于传统士大夫“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念,进士出身的黄远生身上充斥着自由的现代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年仅十九的他在短短两年间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三榜,成为最年轻的甲辰科进士之一。尽管如此,他却对维护封建专制的科举极其憎恶,始终绝意入仕,不甘“以极可爱之青年之光阴,而潦倒与京曹”,便赴日攻读法律。宣统元年(1909),黃学成归国,受任清廷邮传部员外郎等职。在职期间目睹了封建末世的种种愚黯腐败,他对官僚政治言辞挞伐:“毒药之毒,封豕长蛇之凶,然犹不及中国之官界”,辛亥革命后便弃官不就。

1911年,黄远生投身报界,开始在此践行自己推崇的自由理念。此时正值社会变革,报界与政界关系暧昧,不少政治家以“报人”身份活跃之间,利用新闻作为言论工具实现政治目标。而黄却将报刊视作社会文明程度的投射,认为“报之发达,与文明之发达成比例”。报纸不是党同伐异,相互攻讦的竞技场,而是“公共辩论之机关”。他先后主编梁启超创办的《庸言》,任《申报》、《时报》通讯记者,为《亚细亚报》撰述,并为《东方杂志》、《国民公报》撰稿,和蓝公武、张君迈创办《少年中国》周刊。

241f95cad1c8a786740c82e86709c93d70cf5036.png

作为科举时代的佼佼者,黄远生拥有作为传统文人青云直上的筹码。但他自弃功名的选择却并不符合当时传统士大夫的主流。投身报业除了他对专制体制的深恶痛绝外,还蕴含着对报刊公共职能的期待。作为传统文人落拓不第时才被迫离开体制另谋生路的报业,进士记者黄远生的加入创造了独特的新闻思考和实践方式。新闻史学家方汉奇也因此称黄远生“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名记者”,可见其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意义。

推动新闻职业化:重视采访 开创通讯

虽然自从业到遇害只有四年,但黄远生对记者职业素养和行为模式的探索却极富实践性。民初,新闻界正值政论向新闻时代转折点,报刊数量激增,但报道质量和记者社会地位却有待提高,报界普遍存在的主观有余而客观不足的笼统议论现象。对此,黄远生强调亲身采访。他认为只有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避免“逞臆悬谈”。基于实践,他提出“四能说”,认为“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从拥有自尊人格,广泛接触社会,深入调查采访,报道实事求是四方面提出对记者职业素养的期待,对新闻真实、客观、全面、公正的追求。

黄远生对报刊公共职能的期待和对记者素养的要求,在《时报》的“远生通信”专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在文章中点评政界人物,落笔政坛要事。凡举宋教仁被刺,唐昭仪被迫下野、袁内阁倒台等事,无不尽情摘发,一改通讯写作呆板平淡的积疾,被人称作“民国初年政治斗争的实录”。不仅获得“现代新闻通讯奠基人”的头衔,也影响了邹韬奋、徐铸等知名记者。

不同于新闻的迅速及时,黄远生认为通讯可以经时间沉淀,将繁冗事件整合为线索,以达到系统、深入的写作目的。1912年,革命党人张振武遭袁世凯等合谋暗杀,黄远生写下《张振武案始末记》、《张振武案一礼拜之经过》、《张振武案之研究》,有条理地呈现了被杀经过,各方态度,各角度分析;让读者欲罢不能的,还有他入木三分的笔法。他在《闷葫芦之政局》用“愁云黑雾累迭而起,比来大有天黑入磐伸手不能见掌之状”形容北京政界。对此,著名史学家吴贯因称赞其“须眉毕现,逸趣横生”。

可见,黄远生新闻写作践行的行为准则已不同于政论时期 “记者须有学问”的笼统要求。他以种种职业自律精神对新闻加以约束引导,并在自我实践中尝试干预新闻的政治牵制,以维护报纸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社会性。作为在中国历史舞台初崭头角的职业,黄远生为“新闻记者”提供了一种强调专业化素养的职业规范。

名记之死:难逃纷争 时时忏悔

黄远生因为记者身份而不断游走于政治漩涡,纵然拥有独立的新闻记者人格,残酷的政治斗争却需要他在记者和政客身份间不断选择。1912年春,袁世凯接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新旧官僚势力争夺由此展开。黄远生对此直书无隐,在通讯中针砭时局,用“百鬼昼行,万恶皆聚”形容官僚,说袁世凯是“亡国之罪魁”。 次年,宋教仁案引发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内战,黄远生在《对于三大势力之警告》分别诤劝袁世凯、国民党、进步党,却未得一方接受,黄大失所望,宣布“此生不入党会,一心一意当记者”。

然而事不如愿,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拘捕记者,限制言论自由,企图再次让新闻沦为政治宣传工具。黄远生被下令撰文鼓吹帝制,做政客还是记者的两难抉择再次摆在眼前。黄远生备受煎熬,梁漱溟评述黄当时心境“他是有良知的人,时常在痛恨自己,是在内心矛盾中生活的人。”随着政治压力与日俱增,退无可退的黄远生辞去报刊职务赴美,企图重新开始。

但历史没有给黄远生这个机会。1915年圣诞夜枪声响起,年仅30岁的黄远生和他的新闻理想一起葬身他乡。他曾在《忏悔录》反思自己的记者生涯,想到彼时奉为圭臬的新闻理想在现实中支离破碎,本人也没有彻底逃离官场牵制潜心新闻,顿觉痛心无力。但所幸,中国新闻史曾拥有黄远生,让他的新闻思想和反思精神流传报界,影响了邵飘萍、史量才、邹韬奋、张季鸾等大批报人。后来他们为报格秉笔直书、铁肩辣手、以文论政,让黄远生短暂职业生涯中未竟的事业在更长的时间线里得以逐步实现。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