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鋼:走出體制,尋找真相

錢鋼:走出體制,尋找真相

文/劉妍

錢鋼,1953年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普通軍人家庭。今年70歲的他一生歷經紅衛兵、解放軍、黨報記者和傳媒學者的轉折,也目睹了建國以來不同領導人對媒體對取態。在新聞界摸爬滾打數十年,他的經歷折射了中國近代傳媒的發展和社會變遷。

軍人家庭長大 一聲爆炸走上新聞之路

錢鋼在小時候曾被安排在杭州西湖跳舞、踢足球,「巧遇」外訪的外國政要和足球隊。1966年文革前夕,《人民日報》前總編鄧拓因政治批判自殺身亡。當報紙、電台都在批判鄧拓是「反黨、反社會主義」時,就讀中學一年級的錢鋼,也立刻投入對鄧拓的批判,他寫的批判文章更被老師選中,代表整個年級參加批判鄧拓的大會。「我還帶頭喊『打倒鄧拓』,儘管我根本不知道鄧拓是誰,我那篇文章裏的所有字眼,都是在《人民日報》上抄的,那時根本不會懷疑《人民日報》。」

1969年3月,16歲的錢鋼加入解放軍。當時他帶著「兩報一刊」的社論集來到部隊,社論裏的「紅色語言」更讓他著迷。1970年早春,部隊的一次實彈投擲訓練,擔任文書的錢鋼目睹了一場足以改變一生的爆炸。當時一位負責喂豬的士兵疏於訓練,拉開發條的手榴彈掉在身邊。副連長衝上前將手榴彈拋開,救回士兵一命卻身受重傷。事發幾天後,上級派來的新聞幹事讓他們一五一十地講述當天的經過,但最後出街的報導,卻將一個長官保護士兵的故事,寫成一個熱愛毛主席,痛恨敵人的副連長,誓把手榴彈擲向敵人,浮誇地形容隊長「不管三秒鐘,只管向前衝」。「我看到報導後的感覺是,寫得真好啊,原來新聞是這樣做的,我也要像他這樣做新聞。」

因為這次事件,錢鋼到各個部隊巡迴報告副連長的英雄壯舉。其後,錢鋼被調到上海警備區政治部,學習文藝創作,更發表了處女作,一篇歌頌副連長事蹟的說唱台本:《一顆紅心永向陽》。就是一樣一篇「假大空」、扭曲事實的報導,讓錢鋼走上新聞之路。

錢鋼在多年後憶起這段經歷時寫道:「命運安排我剛踏足這個職業,就遇到『真話與謊言』這核心命題,只不過多年後才轉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奮力前行,並付出代價。」

359b033b5bb5c9eaf52a5b9edf39b6003bf3b3f6.jpeg

轉折:唐山大地震和任職《解放軍報》記者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發生大地震。8月,在上海《朝霞》雜誌擔任編輯的錢鋼跟隨救災隊來到唐山,到震區組稿,稿件的主題是歌頌黨和社會主義,而不是災區的真實情況。「我自己還寫了一首詩《烙餅的大娘》,她的鍋和鏟是哪裏來的,面和油又是哪個省送的,社會主義大家庭真是溫暖,還是這種思維。」

錢鋼還參加了護送唐山孤兒到河北的工作:跟孤兒一齊坐火車到石家莊,一路上哄著他們,絕不能讓他們哭,到達目的地後也要趁亂離開。錢鋼在次日到孤兒院看望孤兒們時,僅管是隔著窗口看,在炕上玩的孤兒認出他:「結果有一個小孩眼尖,竟然把我給認出來了,又哭又叫,跳下來在後面追我,這時候只好低頭逃跑。那次我記憶很深,很難過。」

送走孤兒後,他向上海醫療隊講述自己送別孤兒的故事,醫生護士們聽畢都泣不成聲,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不帶宣傳色彩的如實報導是怎樣打動人心。雖然當時唐山的真實災情還是秘密,傳媒不能報導,但在唐山的所見所聞,給當時還是一個「革命戰士」的錢鋼,埋下了日後追求真相的種子。「我相信在任何年代,我們的心中都有沒有完全被泯滅的、柔弱的人性。在特定的時間裡,它會被激活的。在唐山,我就被激活過一次。」

1980年,中共提出「新聞改革」,報社開始批判「假大空」的宣傳惡習,倡導「新快短實活」的報導,發給年輕記者們的學習資料是《外國新聞通訊選》和美國的新聞學教材。對於過去深受「毛文化」影響、彼時還是「又紅又專」的青年錢鋼來說,無疑是一場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他當時任職《解放軍報》,在邊境報導中越衝突,開始跟同齡的記者討論新聞寫作,閱讀很多解禁書籍,吸取全新的新聞理念。

「逃」到報告文學去

但新聞改革的空間有限,軍報仍然很左,「假大空」的報導又重回版面。於是他和其他年輕記者一樣,走上了報告文學的道路,另闢蹊徑爭取新聞自由。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錢鋼完成了《唐山大地震》的寫作。

20200220LKC.jpg

1984年,錢鋼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進修,被《解放軍文藝》的編輯邀約,攥寫關於唐山的報告文學。一開始定下的主題是地震重建的新唐山,但在錢鋼一邊走訪,一邊用職業新聞的角度重新審視唐山大地震後,當年受災的人民成為錢鋼的寫作中心。1986年,錢鋼的畢業作品《唐山大地震》在《解放軍文藝》上發表,引起社會轟動。因為它「告別神話、假話,講真話」,將十年前地震發生時的真相,完整地披露在人民眼前:地震發生的瞬間、災區死傷情況、國家地震局沒有及時發出地震預警等等。《唐山大地震》也贏得「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人們對地震真相的渴望造就了《唐山大地震》的暢銷,報告文學作家理由形容是「冰凍新聞的解凍效應」。

六四後歷盡磨練 到《南週》繼續報導真相

1989年,錢鋼聲援被撤職的《世界經濟導報》總編,又私下到天安門廣場探望學生,因而惹下大禍,被《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撤職。六四過後,中國傳媒陷入低谷,媒體噤若寒蟬。他先後到國家地震局辦《中國減災報》,創辦《三聯生活週刊》,又擔任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的策劃。辦報辦雜誌做電視,錢鋼每一樣都嘗試過。

1992年鄧小平南巡,重啟市場化改革,市場上湧現一批自負盈虧的週末報、電視節目等。成功市場化的《南方週末》,給錢鋼帶來另一個追求真相的機會。1998年,錢鋼受邀擔任《南方週末》的常務副主編,他堅守真相,將調查報導作為《南週》的立身之本。

2001年,一篇有關搶劫銀行殺人罪犯張君的深度報導激怒了湖南地方當局,因報導中探討了引致張君犯案的社會深層原因。敢言的《南週》也因此遭到中宣部整頓,錢鋼被撤職。

C1451986112346.jpg

在香港踏上研究路

2003年,錢鋼加入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鑽研中國新聞史,以及中國媒體和政權之間的關係,也致力於對黨報內容的話語分析,被認為是研究中共政治話語的專家。《中共歷屆黨代大會報告語象分析》中,匯集了在十九大召開前,中共建政以來所有黨大會報告內容;又分析十九大報告,總結出十九大後政治語言體系的轉變。

1953年出生的錢鋼,經歷了中共建政以來每一位領導人的時代。他在2015年出版的《語象詭譎—中國政情解碼》一書中,總結了在不同時代下,中國傳媒生存環境的演變:「毛澤東時代,權力吃掉了媒體,媒體完全是毛的傳聲筒;鄧小平時代,媒體開始復甦;江澤民時期,傳媒市場化,一批市場化媒體誕生;胡錦濤時期,網絡與公民崛起,中共積極推進市場化並著力控制市場;到了習近平的時代,政治權力高度集中。」

chan 1(6).jpg

從紅衛兵、黨媒記者,到《南方週末》常務副主編,再到傳媒學者,在一次次的身分轉變過程中,錢鋼一直在思考,真相會被甚麼遮蔽?「真相會被權力遮蔽,真相會被金錢遮蔽,真相也會被無知遮蔽,還有第四個,不要忘了,真相還是會被民意遮蔽的。」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